【螳臂当车歇后语】“螳臂当车”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源自《庄子·人间世》。原意是说螳螂举起前肢想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以弱抗强,最终必败。后来,这个成语被用作歇后语,“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用来形容人盲目自信、挑战不可能的事情。
一、成语与歇后语的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庄子·人间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注:此为引申说法,实际“螳臂当车”出自《庄子·则阳》) |
| 歇后语 |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
| 意义 | 比喻不自量力、以弱抗强的行为 |
二、成语与歇后语的含义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螳臂 | 螳螂的前肢,象征力量微小但试图对抗强大事物 |
| 当车 | 阻挡车辆前行,比喻挑战强大的对手或不可逆转的力量 |
| 不自量力 | 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却盲目行动 |
三、使用场景与现实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螳臂当车”常用于批评那些明知自己实力不足,却仍强行挑战权威、规则或强者的人。它提醒人们要认清自身处境,避免因盲目自信而导致失败。
例如:
- 在职场中,一个新人试图挑战资深员工的工作成果,结果适得其反。
- 在比赛中,弱队面对强队时毫无准备地硬拼,最终惨败。
-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改变他人观点,结果引发冲突。
这些情况都可以用“螳臂当车”来形容。
四、总结
“螳臂当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或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应保持理智,量力而行。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螳臂当车 |
| 歇后语 | 融合于成语中,常用“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
| 用法 | 批评盲目自信、不自量力的行为 |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认清自我,避免无谓的失败 |
通过理解“螳臂当车”的含义,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理性地看待挑战与机遇,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