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意思解释】“曲高和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艺术或言论等高雅但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音乐理论,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乃至社会现象中。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曲高和寡 |
拼音 | qǔ gāo hé guǎ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字面意思 | 曲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
引申义 | 高雅的艺术或思想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价艺术作品、文学创作、言论表达等,强调其高雅但受众有限 |
二、详细解释
“曲高和寡”最早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原文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说,曲调越高雅,能够和声的人就越少。后来,“曲高和寡”被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过于高深、不接地气的思想、作品或行为,虽然质量很高,但因为门槛过高,难以引起大众共鸣。
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既可以带有褒义,也可以带有贬义,具体取决于语境。例如:
- 褒义用法:称赞某人的作品或观点非常有深度,虽不被多数人理解,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或思想高度。
- 贬义用法:批评某些人过于自视清高,脱离实际,导致无法与大众沟通。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错误用法 | 正确理解 |
“曲高和寡”表示“曲调难听,没人喜欢” | 实际上是“曲调高雅,听众稀少” |
将“和寡”误解为“和气少” | 应理解为“应和的人少” |
用于形容人性格孤僻 | 不准确,应强调的是作品或思想的高雅性 |
四、现实应用举例
1. 文学领域:一些现代诗或实验小说因其语言晦涩、结构复杂,常被批评为“曲高和寡”,但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艺术探索的一部分。
2. 艺术表演:如古典音乐、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变得“曲高和寡”。
3. 社会舆论:某些学者或专家的观点因过于专业或抽象,导致公众难以理解,也被形容为“曲高和寡”。
五、结语
“曲高和寡”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也反映了文化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它提醒我们,高雅并不等于被广泛接受,而理解与共鸣才是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