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茕茕孑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孤独、无依无靠的状态。它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句子:“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孤单一人,没有同伴或依靠。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茕茕 | qióng qióng | 孤独、孤单的样子 | —— | 形容状态 |
| 孑立 | jié lì | 独自站立,没有依靠 | —— | 表示孤立无援 |
| 茕茕孑立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人陪伴 | 《诗经·小雅》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孤独感 |
二、词语含义总结
“茕茕孑立”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感到孤独、无助,没有亲人或朋友的陪伴。这种状态可能是因为失去亲人、远离家乡、遭遇变故等原因造成的。
在文学作品中,“茕茕孑立”常用来渲染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力。例如,在描写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时,可以用“他茕茕孑立,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文学作品 | 他从小父母双亡,如今茕茕孑立,无人问津。 |
| 日常口语 | 她一个人在异乡打工,日子过得茕茕孑立。 |
| 诗歌创作 | 风雨飘摇中,他茕茕孑立,独自守望。 |
四、常见误用提醒
- 误用1:将“茕茕孑立”用于描述热闹场合中的人。
- ❌ 错误用法:“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完全没有茕茕孑立的感觉。”
- ✅ 正确用法:“他独自一人走在街头,显得格外茕茕孑立。”
- 误用2:混淆“茕茕孑立”与“形影相随”等近义词。
- “形影相随”表示有人陪伴,而“茕茕孑立”则强调孤独无依。
五、总结
“茕茕孑立”是一个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状态。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误用,确保语言的准确性与得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