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也形容人什么意思】“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论语·公冶长》,原句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砌成的墙无法粉刷。孔子用这个比喻批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认为他懒惰、不思进取,没有可塑性。
在现代语境中,“朽木不可雕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顽固、不思上进、缺乏学习能力和改变的意愿,即使给予再多的教导和机会,也无法将其培养成有用之人。
一、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 原意 |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砌的墙不能粉刷 |
| 引申义 | 形容人懒惰、不思进取、无能为力、难以教化 |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不努力、不听话、难有作为 |
| 现代意义 | 用于劝诫或讽刺那些不愿改变、拒绝进步的人 |
二、详细解释
“朽木不可雕也”原本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的批评,但经过历史发展,这句话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育范畴,成为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评价方式。
1. 性格顽固
有些人一旦形成固定思维或行为模式,就很难接受新观念或改变自己。这类人往往被说成“朽木不可雕”。
2. 缺乏责任感
对于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责任推诿、逃避,也是一种“朽木”的表现。
3. 不思进取
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努力,只满足于现状,这种态度也会让人被贴上“朽木”的标签。
4. 教育无效
即使老师、家长反复教导,这类人依然我行我素,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被认为是“不可雕”。
三、使用建议
虽然“朽木不可雕也”是一个形象且有力的表达,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过度使用可能会伤害他人自尊,甚至引发矛盾。更理性的做法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帮助对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直接贴标签。
四、结语
“朽木不可雕也”虽有批评意味,但其背后也蕴含着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期待。与其一味指责,不如多一份耐心与理解,或许能让“朽木”也能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