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十二五及rdquo及规划具体指什么)】“十二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该规划是继“十一五”之后的重要经济与社会发展蓝图,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一、主要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包括: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服务和创新驱动转型。
-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主要领域及目标(表格形式)
| 领域 | 主要内容 | 目标 |
| 经济发展 |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GDP年均增长7%以上,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7% |
| 节能减排 | 加强能源管理和污染治理 | 单位GDP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 |
| 民生保障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
| 科技创新 | 提高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 |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 |
| 区域协调 |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支持中西部发展 | 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
| 教育医疗 | 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 |
三、意义与影响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通过这一规划,中国在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政策或实施情况,可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或权威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