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云奔雨骤历史典故

2025-11-03 07:59:10

问题描述:

云奔雨骤历史典故,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3 07:59:10

云奔雨骤历史典故】“云奔雨骤”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风雨交加、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象。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这一表达不仅用于描绘天气变化,也常被引申为局势动荡、战事激烈或人心不安的象征。

一、成语释义

成语 云奔雨骤
拼音 yún bēn yǔ zhòu
释义 形容风雨交加、气势猛烈的自然景象;也可比喻局势动荡、变化迅速。
出处 首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云奔雨骤,风驰电掣。”
用法 多用于描写环境或形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历史典故溯源

“云奔雨骤”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主要描述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在后来的诗词与史书中,这一词语逐渐被赋予更丰富的象征意义。

1. 《后汉书·王符传》

原文:“云奔雨骤,风驰电掣。”

这里是直接描写自然现象,强调风雨之猛烈,表现出一种天地变色的壮阔场面。

2.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

虽未直接使用“云奔雨骤”,但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句,与该成语意境相似,常被后人联系起来,用于描写战争或动荡局势。

3. 宋代以后的文学作品

在明清小说和戏剧中,“云奔雨骤”多被用来渲染紧张氛围,如《三国演义》中对战场的描写,常以风雨象征战事激烈。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方面 内容
自然意象 表现风雨交加、天象突变,体现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社会象征 后来被引申为时局动荡、战乱频发、人心不安的象征。
文学用途 常用于诗词、小说、戏曲中,增强场景的张力和情感的表达。
现代应用 用于形容突发事件、情绪波动或社会变革的剧烈程度。

四、总结

“云奔雨骤”从最初的自然描写,逐步发展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活跃于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中,成为连接古今的一种语言符号。

通过对其出处、演变及文化意义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云奔雨骤”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