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相关资料】神舟十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继神舟九号之后再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并且首次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相结合的飞行任务。神舟十号任务不仅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还为后续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任务概况
| 项目 | 内容 | 
| 发射时间 |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 
| 发射地点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 返回时间 | 2013年6月26日08时07分 | 
| 飞行时间 | 约15天 | 
| 飞行轨道 | 近地轨道,高度约340公里 | 
| 载人数量 | 3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 
二、主要任务目标
- 完成与天宫一号的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实现两种方式的对接,提升了空间站对接技术的可靠性。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包括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材料等实验,推动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方面的发展。
- 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作为首位“太空教师”,在太空中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普教学,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的兴趣。
- 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能力:通过长时间在轨飞行,测试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为未来长期驻留空间站积累经验。
三、任务亮点
- 首次实现“天地对话”:通过视频连线,航天员与地面师生互动,拉近了航天与公众的距离。
- 首次使用“神舟”系列飞船执行空间站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首次由女性航天员参与空间站任务:王亚平的加入,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包容性与进步性。
四、任务成果
- 成功完成两次交会对接,验证了对接系统的稳定性。
- 完成多项科学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
- 航天员在轨期间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严重健康问题。
- 太空授课活动获得广泛社会关注,提升了公众对航天事业的认知与支持。
五、历史意义
神舟十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承上启下的一次重要飞行,它不仅完成了既定的科学和技术目标,也为后续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以及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次任务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与决心。
通过神舟十号的飞行,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同时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