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全牛的含义和造句】“目无全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指庖丁解牛时,眼中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内部结构,已经达到了技艺纯熟、得心应手的境界。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技艺高超,对事物的理解非常深刻,能够从整体中把握本质,做到游刃有余。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无全牛 |
出处 | 《庄子·养生主》 |
原义 | 庖丁解牛时,眼中看不到整头牛,只看到其内部结构,表示技艺高超 |
引申义 | 形容对事物理解深刻,技艺精湛,做事得心应手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美人的技艺、能力或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练了十年书法,如今写起字来已是目无全牛,行云流水。 | 表示技艺娴熟,写作自然流畅 |
这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讲解知识点时总是能抓住重点,简直是目无全牛。 | 表示对知识掌握透彻,讲解清晰 |
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他在处理问题时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 | 表示对复杂问题有深刻理解和应对自如的能力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目无全牛”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一般用于描述技术、艺术、管理等领域的熟练程度。
- 不宜用于描述对事物的表面观察,而是强调深入理解和掌控。
通过了解“目无全牛”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写作和表达中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