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意思】“完璧归赵”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物品完整无缺地归还给原主,常用于强调诚信、守信和维护正义的精神。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完璧归赵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含义 | 将原本属于他人的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诚信、守信的行为,也可指物归原主 |
| 近义词 | 物归原主、完璧奉还 |
| 反义词 | 借而不还、据为己有 |
二、历史背景简述
“完璧归赵”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王听说后,以欺骗的方式想要得到这块玉。赵国派大臣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在秦宫中,蔺相如凭借智慧与勇气,最终让秦王不得不放弃夺取和氏璧的想法,并成功将玉带回赵国,实现了“完璧归赵”。
三、成语使用场景
1. 个人行为:比如朋友借了你的书,后来你主动归还。
2. 商业往来:商家之间归还借用的设备或文件。
3. 法律事务:涉及财产归还时,强调“完璧归赵”的原则。
四、现实意义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道德准则。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诚信,尊重他人财物,维护社会秩序与信任关系。
五、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担当,无论何时都要做到物归原主、诚实守信。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