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是什么意思】“身是菩提树”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中的一段著名偈语,原句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针对当时佛教界普遍流行的“身是菩提树”的观点而提出的反驳。
“身是菩提树”这一说法源于早期佛教对修行的理解,认为人的身体(身)如同菩提树一样,是修行成佛的场所或象征。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觉悟的根基,通过修持可以达到解脱。
但慧能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菩提并非树木,明镜也非实物,一切皆空,不染尘埃。他的观点强调的是“心性本净”,即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外在的修行来改变它。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坛经》中六祖慧能对“身是菩提树”的回应 | 
| 原文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 含义 | 反驳“身是菩提树”的观点,主张“心性本净” | 
| 背景 | 针对当时佛教界对身体作为修行工具的看法 | 
| 慧能观点 | 强调“本来无一物”,即人的本性清净,无需外修 | 
| 影响 | 成为禅宗思想的重要标志,影响深远 | 
说明:
“身是菩提树”虽然在历史上曾被广泛接受,但慧能的偈子更加强调内在心性的纯净与觉悟的自然性,反对执着于形式和外相。这种思想后来成为禅宗“顿悟”派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