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正张丞相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与不甘寂寞的心境。其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尤为突出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抱负。
一、诗歌背景总结
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虽才华横溢,却因性格孤傲、不善权谋而未能步入仕途。他一生以隐逸自居,但内心并不甘于平淡,渴望有所作为。在一次游览洞庭湖时,他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向当时担任宰相的张九龄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的愿望。
二、关键诗句分析
| 诗句 | 含义 | 表达的情感 |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八月的洞庭湖水位高涨,水面广阔,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 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水汽弥漫,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着岳阳城。 | 展现湖水的磅礴气势,增强画面感。 |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想渡湖却无船桨,闲居在家感到羞愧于圣明的时代。 | 直接表达诗人渴望出仕却无门路的无奈和不甘。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坐看钓鱼的人,只能羡慕他们能有所收获。 | 借典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的遗憾。 |
三、诗人情感总结
整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仕途的向往。尤其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不甘寂寞、渴望参与国家大事的心情。
四、结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不仅是山水诗中的佳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展现了孟浩然在隐逸与入仕之间的挣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了解唐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