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藏珠出处于哪里】“剖腹藏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保全小的利益而损害了更大的利益,或者为了保存某物而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因小失大的行为。
一、成语出处
“剖腹藏珠”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今人多不务本而事末,弃农桑而趋商贾,是以民贫而国虚,其弊在于不务本也。若夫剖腹藏珠,割股啖人,此非所以为治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很多人不注重根本(农业),却追求商业和财富,导致百姓贫穷、国家空虚,问题在于不重视根本。如果像剖开肚子来藏珍珠、割下大腿来喂人一样做事,这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剖腹藏珠”最初是用来批评那些舍本逐末、不顾后果的行为。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剖腹藏珠 |
拼音 | pōu fù cáng zhū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比喻为了保全小的利益而损害更大的利益,或为保存某物而不惜付出巨大代价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因小失大的行为 |
近义词 | 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
反义词 | 顾全大局、权衡利弊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经济决策:某公司为了短期利润,牺牲产品质量,最终失去客户信任,这就是“剖腹藏珠”的表现。
2. 个人选择:一个人为了保住一份工作,隐瞒错误,结果导致更大的问题,这也是“剖腹藏珠”。
3. 政策制定: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属于“剖腹藏珠”。
四、总结
“剖腹藏珠”作为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寓意深刻,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应考虑长远利益,避免因小失大。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要权衡利弊,做出更理智的判断。
通过了解成语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还能在实际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