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班超传原文翻译】一、
《后汉书·班超传》是记载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生平事迹的一篇传记。班超出身于一个文人家庭,但并未选择走科举仕途,而是投身军旅,最终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为汉朝开拓西域,恢复对西域的控制,立下赫赫战功。
他早年因兄长班固被牵连入狱,便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征匈奴,后被派往西域,凭借智勇双全,成功联络鄯善、于阗等国,击退匈奴势力,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汉朝。他的行动不仅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畅通奠定了基础。
班超在西域经营三十多年,直至晚年才返回中原,临终前仍心系国家边疆安全,体现了他忠君爱国、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子也。 |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 |
少有大志,不修细节,常以尚节义为事。 |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常常以崇尚气节和道义为己任。 |
兄固被召为兰台令史,超与母俱至洛阳。 | 哥哥班固被召任兰台令史,班超和母亲一同前往洛阳。 |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养母。 | 家境贫穷,常常替官府抄写文书来赡养母亲。 |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曾经停下工作,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像张骞一样在异域建立功业,怎么能长期从事笔墨之事呢?” |
于是弃其业,投笔从戎。 | 于是放弃了抄书的工作,投身军旅。 |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三十六人使西域。 |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率军攻打匈奴,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 |
超至鄯善,王广奉宾礼甚恭,后稍懈。 | 班超到达鄯善国,国王广待客礼非常恭敬,但后来态度逐渐松懈。 |
超谓吏士曰:“今观鄯善王,其意不专,必有匈奴使者在其中。” | 班超对部下说:“现在看鄯善王的态度并不专注,一定有匈奴使者在其中。” |
乃夜会其吏士,共饮,酒酣,乃谓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于是夜里召集部下一起饮酒,酒喝到一半时,他说:“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得到小老虎呢?” |
因而击杀匈奴使者,斩首数十,鄯善王惊惧,遂降。 | 于是袭击并杀死了匈奴使者,斩首几十人,鄯善王惊恐,于是投降。 |
超因留鄯善,因其所亲,结好诸国。 | 班超于是留在鄯善,依靠当地亲近的人,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
后数岁,又遣使西域,超遂发兵击破龟兹,斩其王,西域五十余国皆遣子入侍。 | 几年后,又派使者出使西域,班超于是出兵击败龟兹,斩杀其王,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派遣王子入朝侍奉。 |
超在西域三十余岁,年七十,上书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还。” | 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七十岁时上书说:“我不敢指望回到酒泉郡,只希望活着回来。” |
朝廷悯之,召还,卒于洛阳。 | 朝廷怜悯他,将他召回,最终死于洛阳。 |
三、总结
《后汉书·班超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部体现忠诚、智慧与勇气的英雄史诗。班超以一介书生,毅然投笔从戎,最终成就一番伟业,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风貌。他的事迹激励后人,在逆境中坚持信念,在艰难中寻求突破,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