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是经典名篇之一。其中提到“莫春者,春服既成”,这里的“莫春者”该如何正确解读呢?尤其是“莫”字的读音,常让人产生疑问。
从古文的角度来看,“莫春者”的“莫”应读作“mù”。这个读音与“暮”相通,意为晚春或春季将尽之时。因此,“莫春者”可以理解为“晚春的人们”或者“接近夏季的春天”。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莫”和“暮”常常通用,特别是在描述时间概念时。“莫”在这里表示时间上的“晚”或“近终”,与现代汉语中“莫”作为否定词的用法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论语》这类古籍时,了解这种通假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意。
此外,这段文字通过四位弟子各抒己见,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深厚的教学互动。文中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关注,还反映了孔子对于不同性格弟子的包容与引导。
综上所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莫春者”之“莫”应读作“mù”,以准确传达其本义及与上下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