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价值评估时,发现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从而需要计提的损失。这是企业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而采取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存货减值损失的发生,通常意味着企业的存货存在滞销、损坏、过时或市场价值下跌等情况。
在会计实务中,存货减值损失的确认遵循“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即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计量。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需计提减值损失,以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
一、存货减值损失的基本概念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存货减值损失是因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产生的损失。 |
| 计提依据 | 遵循“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 |
| 会计处理 |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
| 影响 | 降低当期利润,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 |
二、存货减值损失的计算方法
1. 确定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 = 预计售价 - 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2.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 若可变现净值 > 成本 → 不计提减值损失
- 若可变现净值 < 成本 → 需计提减值损失
3. 计算减值金额
减值金额 = 成本 - 可变现净值
三、存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 会计分录 | 说明 |
|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计提减值损失 |
| 贷:存货跌价准备 | 增加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
四、存货减值损失的意义
- 真实性:确保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真实的资产价值。
- 风险控制:帮助企业识别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如滞销、积压等。
- 决策参考:为管理层提供存货处置、定价策略等方面的依据。
五、常见原因分析
| 原因 | 说明 |
| 市场价格下跌 | 存货市价低于成本,导致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
| 滞销或过时 | 存货无法及时出售,或产品更新换代导致旧存货贬值。 |
| 损坏或变质 | 存货因储存不当或自然损耗造成价值下降。 |
| 供应过剩 | 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存货难以按原价出售。 |
通过合理计提存货减值损失,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避免因存货高估而导致的利润虚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水平,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