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经济学原理(上下))书评
小说相关信息
书名: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经济学原理(上下))
作者: 李晓明
职业: 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书籍简介
本书以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的经典教材《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阅读笔记的形式,将复杂抽象的经济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融入大量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探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下册则聚焦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及全球经济视角下的经济运行规律。
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读书心得,更是一部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经济学入门指南。它帮助读者理解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分配、企业决策背后的逻辑,以及政府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小故事,使枯燥的经济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自编目录章节
上册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引言:什么是经济学?
- 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1.2 稀缺性与选择:我们的日常抉择
- 1.3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2.1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 2.2 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 2.3 政府干预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 3.1 效用最大化原则
- 3.2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 3.3 实例解析: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定?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 4.1 不同类型的生产函数
- 4.2 短期与长期的成本结构
- 4.3 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
- 5.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 5.2 垄断势力的来源及后果
- 5.3 实例对比:苹果公司 vs 谷歌公司
下册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
- 6.1 GDP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 6.2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 6.3 国际比较中的GDP问题
第七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 7.1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移动因素
- 7.2 总供给曲线的变化趋势
- 7.3 经济波动中的AD-AS分析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 8.1 失业类型及其成因
- 8.2 通货膨胀的测量指标
- 8.3 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与局限性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 9.1 贸易平衡与汇率机制
- 9.2 资本流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 9.3 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与冲突
第十章 宏观政策工具
- 10.1 财政政策的作用与效果
- 10.2 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
- 10.3 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与挑战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曼昆原作的内容框架,辅以作者个人见解,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路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