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老赖的政策规定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类人被称为“老赖”。为了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老赖”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惩戒机制。以下是对目前针对“老赖”政策规定的总结。
一、政策规定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老赖”采取了包括信用惩戒、行为限制、财产查控等在内的多项措施,旨在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二、主要政策规定一览表
| 序号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实施依据 |
| 1 | 限制高消费 | 禁止老赖进行高消费行为,如乘坐飞机、高铁、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规定》 |
| 2 | 信用惩戒 | 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公开曝光,并限制其参与招投标、融资信贷等 | 《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
| 3 | 财产查控 | 法院可依法查询、冻结、划拨老赖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 | 《民事诉讼法》第242条 |
| 4 | 司法拘留 | 对于故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依法予以司法拘留 | 《民事诉讼法》第111条 |
| 5 | 刑事追责 | 若老赖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刑法》第313条 |
| 6 | 公示制度 | 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对外公示老赖信息 | 最高人民法院 |
| 7 | 限制出境 | 对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可限制其出境 | 《关于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的若干规定》 |
三、政策实施效果
上述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老赖”现象,提高了法院执行效率,增强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同时,也促使更多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四、结语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老赖”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完善惩戒机制,强化执行力度,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在法律框架下享有公平正义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