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全文及解释】《潼关》是唐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诗”,但因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常被后人引用和研究。此诗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一、诗歌原文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不断,
山河千里国,
铁马金戈入梦来。
(注:根据史料记载,谭嗣同的《潼关》原诗为四句,)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万里动,
山河千里国,
铁马金戈入梦生。
二、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这一军事重镇的雄伟景象,通过“高云”、“秋风”、“山河”等意象,展现了潼关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后两句则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体现了谭嗣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诗句解释
| 诗句 | 解释 |
| 终古高云簇此城 |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围绕着这座城池,象征潼关地势险要、气势磅礴。 |
| 秋风万里动 | 秋风吹过万里大地,表现出一种苍凉而壮阔的意境。 |
| 山河千里国 | 潼关地处山河之间,是国家的重要屏障,象征着国家的辽阔与坚固。 |
| 铁马金戈入梦生 | 铁骑战马、金甲兵器在梦中出现,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联想与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高云”、“秋风”、“山河”等自然意象,营造出苍茫壮阔的氛围。
2. 情感深沉:通过对潼关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
3.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句,却内涵丰富,语言简洁有力。
五、结语
《潼关》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是谭嗣同抒发爱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潼关的地理与历史地位,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唐末至清末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