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哪几年】“十五期间”是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实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国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十五期间”的时间范围及主要特点,以下将从时间范围、政策背景和主要成就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呈现。
一、时间范围
“十五”指的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五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时间为2001年至2005年,共五年。这是继“九五”计划(1996-2000)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二、政策背景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大幅增长。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此外,“十五”期间还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振兴,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三、主要成就
1. 经济增长迅速: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2. 产业结构优化: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4. 对外开放深化:外贸总额持续增长,吸引大量外资。
5. 民生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逐步提升。
四、总结
“十五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为后续“十一五”乃至“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改革措施,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时间范围 | 2001年—2005年 |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 |
| 主要目标 |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深化 |
|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 |
| 成就 | GDP增长快,外贸扩大,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升级 |
| 历史意义 | 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十五期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经验与成果对当前的发展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