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位】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十八罗汉”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尤其在民间信仰和艺术作品中常见。虽然“十八罗汉”并非出自佛经原文,而是后世对“十六罗汉”的扩展,但这一说法已深入人心,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十八罗汉的来源
“罗汉”是梵文“Arhat”的音译,意为“应供者”,即修行有成、断除烦恼、值得供养的圣者。根据《阿含经》等经典记载,佛陀曾嘱咐十六位弟子常住世间,护持佛法,称为“十六罗汉”。后来,在唐代以后,民间逐渐将“十六罗汉”扩展为“十八罗汉”,并赋予他们不同的名号与形象。
二、十八罗汉名单(常见版本)
以下是较为普遍认可的十八罗汉名单,按传统顺序排列:
| 序号 | 罗汉名称 | 备注说明 | 
| 1 | 长眉罗汉 | 又称“宾头卢尊者”,因眉毛特长而得名,以智慧著称。 | 
| 2 | 芒鞋罗汉 | 亦称“迦诺迦伐蹉尊者”,手持芒鞋,象征行脚修行。 | 
| 3 | 布袋罗汉 | 即“大肚弥勒”,代表慈悲与包容,常以布袋为标志。 | 
| 4 | 拍肩罗汉 | 也叫“诺距罗尊者”,力大无穷,常拍肩示警。 | 
| 5 | 降龙罗汉 | 即“庆友尊者”,能降伏恶龙,护法有力。 | 
| 6 | 伏虎罗汉 | 即“迦叶尊者”,以降伏老虎闻名,象征威德。 | 
| 7 | 举钵罗汉 | 又称“苏频陀尊者”,手持饭钵,象征知足常乐。 | 
| 8 | 喜庆罗汉 | 也叫“阿氏多尊者”,面容喜庆,代表欢喜心。 | 
| 9 | 看门罗汉 | 即“阿离念尊者”,负责守护寺庙,警惕外人。 | 
| 10 | 降魔罗汉 | 即“阿难尊者”,协助佛陀降伏外道与魔障。 | 
| 11 | 静坐罗汉 | 又称“半托迦尊者”,常静坐冥想,修习禅定。 | 
| 12 | 飞天罗汉 | 即“跋陀罗尊者”,能腾空飞行,象征神通广大。 | 
| 13 | 持镜罗汉 | 又称“宾头卢尊者”,手持铜镜,照见众生心性。 | 
| 14 | 铁拐罗汉 | 即“摩诃迦叶尊者”,手持铁杖,象征坚毅修行。 | 
| 15 | 持剑罗汉 | 即“阿那律尊者”,手持宝剑,象征斩断烦恼。 | 
| 16 | 持珠罗汉 | 又称“舍利弗尊者”,手持念珠,代表念佛修行。 | 
| 17 | 听法罗汉 | 即“目犍连尊者”,擅长听闻佛法,智慧超群。 | 
| 18 | 望月罗汉 | 又称“富楼那尊者”,常仰望明月,象征清净心性。 | 
三、总结
十八罗汉是中国佛教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形象,虽非经典原文所载,但因其形象生动、寓意丰富,深受民众喜爱。他们的名字和特征往往与佛教教义、修行方式密切相关,体现了佛教的慈悲、智慧与修行精神。
不同地区、不同寺院可能对十八罗汉的名称和形象有所差异,但上述列表是目前较为通用和广泛接受的一种版本。了解十八罗汉,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认知,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入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