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而不立的下句是什么】“人无信而不立”是一句出自《论语》的经典名言,常被用来强调诚信在个人品德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那么,“人无信而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一、原文出处与含义
“人无信而不立”出自《论语·颜渊》篇,原句为: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輗(车辕上的关键部件),小车没有軏(车辕上的关键部件),这样的车子怎么能行驶呢?
孔子通过比喻说明,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二、“人无信而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论语》原文,“人无信而不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进一步解释或引申。因此,严格来说,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下一句”。
但在现代使用中,人们常将“人无信而不立”与“国无信而不强”连用,形成一种对仗结构,表达国家和个人都需要诚信的道理。
所以,常见的搭配如下:
- 人无信而不立
- 国无信而不强
这种说法虽非《论语》原文,但已被广泛接受和引用。
三、总结与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出处 | 《论语·颜渊》 |
| 原句内容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引申说法 | “人无信而不立” |
| 常见下句 | “国无信而不强” |
| 含义 |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
| 使用场景 | 教育、演讲、文章引用等 |
四、结语
“人无信而不立”不仅是古人对诚信价值的深刻认识,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每个人铭记的处世原则。虽然它没有严格的“下一句”,但与其相呼应的“国无信而不强”却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提醒我们在个人修养与国家发展中都应重视诚信的力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论语》相关篇章或儒家思想,可继续阅读经典文献或相关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