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怎么做】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存货是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由于市场波动、产品老化或技术更新等因素,部分存货的价值可能会低于其成本。为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上需要对这部分价值下降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目的是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确保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不会被高估。下面将从会计处理流程和分录方式两方面进行总结,并附有表格说明。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基本原则
1.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计提: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即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和销售费用)低于其成本时,应计提跌价准备。
2. 按单项或类别计提: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单项存货或类别计提跌价准备。
3. 不得转回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除非存货的价值回升,否则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一般不得转回。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项目 | 借方科目 | 贷方科目 | 金额(元) | 说明 |
计提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损失 | 存货跌价准备 | X元 | 当期确认存货价值下跌,计提跌价准备 |
若后续价值回升 | 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损失 | X元 | 存货价值回升时,冲回之前计提的跌价准备 |
> 注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需满足一定条件,不能随意调整。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某项存货的成本为1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8万元,则应计提跌价准备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
借:存货跌价损失20,000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20,000元
```
若之后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至9万元,则可冲回1万元:
```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000元
贷:存货跌价损失 10,000元
```
四、总结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行为,有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避免资产虚增。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判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通过规范的会计分录,企业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