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是什么意思】“先声夺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先声夺人,其势不可当。”原意是指在战斗中,先以威势震慑敌人,使其丧失斗志。后来引申为在行动或言论上抢先一步,以强势的姿态压倒对方,取得主动权。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竞争、谈判、演讲、辩论等场合中,通过率先发声、展示实力或提出观点,从而占据优势地位,影响他人判断。
一、
“先声夺人”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强调“先发制人”的重要性。它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在商业、政治、社交等多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抢先一步,以气势或实力压制对手,掌握主动权。
使用该成语时,通常带有褒义,表示一种积极进取、抢占先机的态度。但也需注意,若过度使用,可能显得咄咄逼人,反而引起反感。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在战斗中先以声势震慑敌人 |
现代引申义 | 抢先发言或行动,以气势压倒对方 |
使用场景 | 演讲、谈判、辩论、商业竞争等 |
褒贬色彩 | 多为褒义,强调主动性与策略性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于强势,防止引起反感 |
近义词 | 先发制人、抢得先机、先发优势 |
反义词 | 后发制人、被动应对、迟疑不决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商业谈判:一方在谈判开始前就亮出底牌,显示出自己的决心和实力,让对方措手不及。
2. 演讲比赛:选手在开场时用有力的语言或数据吸引观众注意力,奠定演讲基调。
3. 市场竞争:企业率先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引导消费者关注。
四、结语
“先声夺人”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智慧,更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实用的策略。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竞争与挑战时,提前布局、主动出击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因过于强势而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