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什么意思】“式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总体上多用于表达一种衰落、逐渐消失的状态。
一、
“式微”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后引申为“渐渐衰落”、“逐渐没落”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式微”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现象或状态正在减弱、衰退,或者某人处境艰难、地位下降等。
此外,“式微”在诗词中也常带有悲凉、哀怨的情感色彩,表达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二、表格形式展示
| 词语 | 式微 |
| 拼音 | shì wēi |
| 基本含义 | 渐渐衰落、逐渐没落 |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事物、状态或人的处境逐渐变差 |
| 情感色彩 | 带有悲凉、哀怨、感叹之情 |
| 现代用法 | 形容某种现象或事物正在衰退、减弱 |
| 示例 |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正逐渐式微。”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文学中,“式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如《诗经》中的“式微”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与无奈。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以用于描述传统文化、行业、技术等的衰退,也可以用于个人层面,如事业、健康、情绪等方面的低谷。
因此,“式微”不仅是一个字面意义的词,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式微”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