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区别】在心理学中,心理定势和功能固着是两个常被混淆的概念。虽然它们都与思维的固定性有关,但两者的含义、产生原因以及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各不相同。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对比总结。
一、概念总结
心理定势(Mental Set):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快速找到答案,但在面对新问题时也可能成为障碍。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
是指人们在使用某个物品时,只想到它通常的功能,而难以想到其他可能的用途。这是对物体功能的限制性认知,常见于创造性思维受阻的情况。
二、区别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心理定势 | 功能固着 |
| 定义 | 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或方法 | 一种对物体功能的固定认知 |
| 关注点 | 思维方式、解题策略 | 物体的常规用途 |
| 来源 | 过去的经验、习惯 | 社会文化、教育、日常使用 |
| 影响范围 | 可能影响所有类型的问题解决 | 主要影响对工具或物品的使用方式 |
| 是否可改变 | 可通过训练或提示进行调整 | 也可通过启发式思维或引导来突破 |
| 典型例子 | 使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 | 把锤子仅看作敲钉子的工具 |
| 对创造力影响 | 可能抑制创新思维 | 明显阻碍创造性使用 |
| 常见领域 | 学习、决策、问题解决 | 设计、发明、日常生活 |
三、总结
心理定势更侧重于思维过程的固化,即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依赖已有的思路或方法;而功能固着则强调对物品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即人们难以看到一个物体的多种用途。
两者虽然都涉及“固定”思维,但心理定势更多体现在思维策略上,而功能固着则更多体现在对物体的认知上。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突破思维限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