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哪几年】“十一五”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是国家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十一五”时期的基本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十一五的基本概述
“十一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国务院于2006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十一五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 项目 | 内容 |
| 时间范围 |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
| 指导思想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主要目标 |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资源环境更加友好 |
| 重点领域 | 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改革等 |
三、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亮点
1. 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约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科技进步:载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 民生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两免一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
4. 环境保护:单位GDP能耗下降,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
5. 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持续扩大,外资引进规模稳步上升。
四、十一五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是中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也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提升。
五、总结
“十一五”是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规划期,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提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这一时期为中国后续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项目 | 内容 |
| 规划名称 |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
| 实施时间 |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
| 核心理念 | 科学发展观 |
| 主要成果 | 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民生改善、环境保护 |
| 历史意义 | 为中国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具体政策或事件,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官方发布的规划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