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质标准】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确保居民日常饮水的安全与卫生,我国制定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该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标准不仅涵盖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还结合了国际先进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主要水质标准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指标及其限值。
一、水质标准概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之一,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包括城市自来水、农村供水系统等。标准内容涵盖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放射性指标等五大类,旨在全面控制水质风险,保障人体健康。
二、水质标准主要内容
1. 感官性状指标
主要反映水的外观和气味,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 色度 | 度 | ≤15 | 
| 浊度 | NTU | ≤1(特殊情况≤3) | 
| 臭和味 | 无 | 无明显异臭、异味 | 
| 肉眼可见物 | 无 | 无 | 
2. 一般化学指标
涉及水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如pH值、溶解性总固体等。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 pH值 | - | 6.5~8.5 | 
| 溶解性总固体 | mg/L | ≤1000 | 
| 总硬度(以CaCO₃计) | mg/L | ≤450 | 
| 铁 | mg/L | ≤0.3 | 
| 锰 | mg/L | ≤0.1 | 
3. 毒理学指标
关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 氟化物 | mg/L | ≤1.0 | 
| 硝酸盐(以N计) | mg/L | ≤10 | 
| 亚硝酸盐 | mg/L | ≤1.0 | 
| 砷 | μg/L | ≤10 | 
| 铅 | μg/L | ≤10 | 
| 镉 | μg/L | ≤5 | 
| 铬(六价) | μg/L | ≤50 | 
| 汞 | μg/L | ≤10 | 
4. 微生物指标
检测水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 总大肠菌群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 大肠埃希氏菌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 菌落总数 | CFU/mL | ≤100 | 
| 嗜热脂肪芽孢菌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5. 放射性指标
用于检测水中的天然或人为放射性物质。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 总α放射性 | Bq/L | ≤0.5 | 
| 总β放射性 | Bq/L | ≤1.0 | 
三、结语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障我国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全面、科学合理,能够有效预防因水质问题引发的健康风险。各供水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水质监测与处理,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均符合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环境。
通过不断优化水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我国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持续关注水质变化趋势,提升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水质标准的动态更新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