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是常见的现象,其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两种重要的语法现象。它们在句中起到改变词语本义、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理解这两种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含义。
一、意动用法
定义: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在句中被用作动词,表示主语对宾语的主观看法或态度,即“认为……是……”。它强调的是主观上的认知或评价。
特点:
- 通常是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表示“认为……”、“以……为……”的意思。
- 不涉及客观事实的变化,而是主观判断。
例句:
-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小”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认为……小”。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认为……美”。
二、使动用法
定义: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在句中表示“使……怎样”,即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它强调的是动作对宾语的影响。
特点:
- 通常是动词活用为动词(有时也可能是名词或形容词)。
- 表示“使……成为……”、“让……怎么样”的意思。
- 强调动作导致的结果或变化。
例句:
-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是动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使……活”。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劳”“饿”是动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使……劳累”、“使……饥饿”。
三、对比总结
| 项目 | 意动用法 | 使动用法 |
| 用法类型 |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动词活用为动词(有时名词/形容词) |
| 含义 | 主语对宾语的主观看法 | 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 |
| 语气 | 强调主观认识 | 强调客观影响 |
| 举例 | “小天下”、“美我” | “活之”、“饿其体肤” |
| 是否改变客观事实 | 否 | 是 |
四、总结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虽然都属于词类活用,但它们的语法功能和表达重点不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而使动用法则强调客观作用。掌握这两种用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也能提升我们的语言分析能力。在学习古文时,应结合上下文,仔细辨别词性变化和语义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