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账务处理怎么做】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它通常出现在购买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后续处理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商誉账务处理的总结与说明。
一、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对价高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这部分差额被视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即商誉。
二、商誉的确认条件
1. 企业合并:商誉仅在企业合并中产生。
2. 支付对价:购买方支付的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等。
3.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被购买方可辨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之和。
4. 差额存在:支付对价 >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三、商誉的账务处理步骤
| 步骤 | 内容说明 | |
| 1 | 确定购买日 | 明确企业合并的完成时间,作为商誉确认的起点。 | 
| 2 | 确定支付对价 | 计算购买方支付的现金、股票或其他形式的对价总额。 | 
| 3 | 确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对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 | 
| 4 | 计算商誉金额 | 商誉 = 支付对价 -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 5 | 账务处理 | 借记“商誉”科目,贷记相关资产或负债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等) | 
四、商誉的后续处理
1. 不摊销:根据会计准则,商誉不需要按期摊销。
2. 减值测试:企业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 若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需计提减值损失。
3. 减值损失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商誉”。
五、示例说明
假设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
- 商誉 = 1,200 - 1,000 = 200万元
- 账务处理如下:
- 借:商誉 200万元
-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六、注意事项
- 商誉的确认必须基于合理的公允价值评估。
- 商誉的减值测试需结合企业整体价值进行判断。
- 避免将非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误计入商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商誉的账务处理涉及多个步骤和会计判断,需要谨慎操作,确保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