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营业点名词解释】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中,“停止营业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判断企业在短期内是否应该继续经营。它指的是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覆盖其可变成本时的临界点,此时企业即使亏损,也应停止生产以减少损失。
一、
“停止营业点”是企业在短期内决定是否继续生产的决策依据。当企业的总收入低于其可变成本时,继续生产会导致更大的亏损,因此应选择停产。该点通常出现在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位置。在此点以下,企业应停止生产;在此点以上,则可以继续生产。
停止营业点的概念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波动或需求下降时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表格展示
| 概念 | 内容 |
| 定义 | 停止营业点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覆盖其可变成本时的临界点,此时企业应停止生产。 |
| 关键指标 | 平均可变成本(AVC) |
| 判断标准 | 当市场价格 < 平均可变成本(P < AVC)时,企业应停止生产。 |
| 意义 | 帮助企业避免进一步亏损,优化资源配置。 |
| 与盈亏平衡点的区别 | 停止营业点关注的是可变成本,而盈亏平衡点关注的是总成本(固定+可变)。 |
| 适用范围 | 短期生产决策,不考虑固定成本的回收。 |
通过理解“停止营业点”的概念,企业可以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策略,从而降低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