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好学勤记的注释】“任末好学勤记”出自《后汉书·任末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学者任末勤奋学习、善于记录的品德和事迹。本文旨在对这一典故进行注释与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概述
任末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好学著称。他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注重记录所学内容,常将心得写在竹简或布帛上,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温习。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认为学习必须结合思考与记录,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二、注释与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后汉书·任末传》 |
| 作者 | 范晔(南朝宋) |
| 背景 | 东汉时期,重视儒学教育,士人阶层崇尚学问与道德修养 |
| 人物简介 | 任末:字叔本,东汉学者,以好学、善记闻名 |
| 主要事迹 | 好学不倦,常将所学记录于竹简或布帛,随身携带,便于复习 |
| 思想主张 | 强调“学而时习之”,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倡“记”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 |
| 意义与影响 | 展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成为后世学者学习的典范 |
三、总结
“任末好学勤记”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赞美,更是对学习方法的肯定。任末通过不断记录和复习,提升了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体现了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仍需保持专注与积累,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结语
任末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读得多,更在于记得住、用得上。勤于记录、善于思考,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