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朱自清 《匆匆》的原文】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匆匆》是其代表作之一,写于1922年,全文短小精悍,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以下为《匆匆》的原文内容,并附上和表格形式的结构分析。
一、原文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可是,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
《匆匆》是朱自清以细腻笔触描写时间流逝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自然景物的循环(燕子、杨柳、桃花)与人类生命的短暂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以“八千多日子”为时间尺度,表达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文章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三、结构分析表:
部分 | 内容概述 | 表达方式 | 情感色彩 |
开篇 | 用自然现象引出时间流逝的主题 | 对比手法 | 感叹、疑问 |
中段 | 描述时间的无形与不可挽回 | 比喻(如“针尖上的水滴”) | 悲凉、惆怅 |
后段 | 反问句式强化时间的不可逆 | 反问、排比 | 深沉、反思 |
结尾 | 呼应开头,强调生命的意义 | 简洁有力 | 思考、共鸣 |
通过这篇文章,朱自清不仅展现了个人对时间的敏感与思考,也引发了无数读者对生命价值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