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原文选段】“博观而约取”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稼说送张琥》一文,原文如下:
> “吾昔少年时,读书无甚高明,但好为文章。每作一篇,必自读之,以求其可读者。或得一语,喜不自胜;或得一句,亦喜不自胜。久之,渐能自出机杼,不依傍古人。然犹未免于俗。后乃知古人之文,非特其辞之工也,其意之深也。故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年轻时读书并不特别高明,但喜欢写文章。每写一篇文章,都会自己读一遍,看是否有可读之处。有时得到一个词句,就感到非常高兴;有时得到一句好话,也欣喜不已。时间久了,逐渐能够自己构思文章,不再依赖古人。然而还是未能摆脱俗套。后来才明白,古人的文章不只是文辞优美,更是寓意深刻。因此说:“广泛阅读,精炼选取;积累深厚,适时发挥。”
“博观而约取”是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提出的治学态度,强调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精华,避免泛滥无度。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它倡导一种“广而不杂、精而不偏”的学习方式,既要有开阔的视野,又要具备提炼能力,做到“厚积薄发”,才能在实践中取得真正的成果。
表格对比分析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宋代苏轼《稼说送张琥》 |
| 原文摘录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 含义 | 广泛阅读,精选吸收;积累深厚,适时发挥。 |
| 应用领域 | 学习、写作、研究、工作等多方面 |
| 核心思想 | 强调积累与提炼并重,避免盲目学习与浅尝辄止。 |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筛选与整合知识,提升个人素养与能力。 |
通过“博观而约取”的理念,我们可以在纷繁的信息中保持清醒,不断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