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多少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和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的终结。它发生于1911年,因此也被称为“辛亥之役”。本文将对辛亥革命的基本信息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时间点和关键事件。
一、辛亥革命概述
辛亥革命是一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虽然革命最终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但它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以及西方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纲领,为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二、辛亥革命的时间线(简要)
| 时间 | 事件 |
| 1905年 |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 1911年4月 | 黄花岗起义失败,革命力量受到重创 |
| 1911年10月10日 | 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
| 1911年12月 | 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濒临崩溃 |
| 1912年1月1日 |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
| 1912年3月 |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三、总结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这场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尽管革命成果未能完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其历史意义深远,是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上述时间线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酝酿和多次尝试才得以实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反思。
文章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