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人不识君的出处】“天下何人不识君”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对友人或他人的高度认可与赞赏。这句话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常被引用,但其出处却有着明确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来源。
一、
“天下何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原诗为: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安慰与鼓励,强调即使前路艰难,也必有知音相伴。其中“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二、出处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原文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出处 | 唐代高适《别董大》 |
| 作者 | 高适(唐代边塞诗人) |
| 诗体 | 七言绝句 |
| 创作背景 | 送别友人董大时所作,表达惜别之情 |
| 诗句含义 | 鼓励友人不要担心未来无人赏识,天下皆有识才之人 |
| 现代引用 | 常用于赞美他人、鼓励朋友 |
三、延伸说明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离别。《别董大》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虽短小精悍,却情感深厚,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天下何人不识君”这一句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文采斐然,更因为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便身处逆境,也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坚信终会有人欣赏自己。
四、结语
“天下何人不识君”不仅是古诗中的名句,更是现代人面对人生挑战时的一种精神寄托。它提醒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人,终将被世界所认识和尊重。无论是送别还是激励,这句话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