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权力斗争。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深刻的道德与政治思想,常被后人引用以警示权力的滥用和亲情的考验。
一、文章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叙述郑庄公与弟弟共叔段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人性。文中描述了共叔段不断扩张势力,最终引发郑庄公的反击,并在鄢地将其击败。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权力争夺的现实。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左传》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 郑伯克段于鄢 | 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 “郑伯”指郑庄公,“克”意为战胜,“段”即共叔段,“鄢”是地名 |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 “初”表示事情的开始;“武姜”是郑武公的妻子 |
| 生庄公及共叔段 | 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 | 表明庄公与共叔段是同母兄弟 |
|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庄公出生时是倒着生的,使姜氏受惊,因此取名为“寤生”,于是姜氏讨厌他 | “寤生”意为倒生;“恶之”表示姜氏对庄公有偏见 |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后来,共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城邑同时归属自己 | “大叔”即共叔段;“贰于己”表示背叛郑庄公 |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郑庄公说:“做多了不义之事,必定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看吧。” | 表现郑庄公的隐忍与智慧 |
| 未及三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不到三年,共叔段修筑城墙,聚集百姓,修理兵器,准备战车,打算偷袭郑国 | 描述共叔段的扩张行为 |
| 公闻其期,曰:“可矣!” | 郑庄公得知了袭击的时间,说:“可以了!” | 表明郑庄公已做好准备 |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 | 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讨伐京城 | “子封”是郑庄公的弟弟 |
|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 京城的人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 | 表示共叔段失去支持 |
| 公伐诸鄢 | 郑庄公在鄢地讨伐共叔段 | 最终击败共叔段 |
| 段遁,遂奔共 | 共叔段逃走,最后逃到了共国 | 表示共叔段失败并流亡 |
三、文章启示
《郑伯克段于鄢》不仅是一则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寓言。它告诉我们:
- 权力需要克制:共叔段因野心膨胀而失去人心,最终失败。
- 仁德胜于暴力:郑庄公虽有能力迅速消灭对手,但选择等待时机,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 亲情与责任的平衡:郑庄公虽然对弟弟心存不满,但仍以国家利益为重,展现了作为君主的责任感。
四、结语
《郑伯克段于鄢》以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古代政治与伦理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也能从中获得关于权力、亲情与道德的深刻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