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释文】《石门铭》是北魏时期的一篇碑刻文字,内容记载了当时修建石门(即石门栈道)的工程情况。该铭文以隶书书写,字体古朴,笔力遒劲,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将对《石门铭》的原文进行释读,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一、《石门铭》释文
《石门铭》原文如下:
> “惟汉永平三年,诏遣中郎将王遵,与太守张升,共修石门。凿山为道,穿石为门,遂成大路,通于秦川。功垂千载,名传后世。”
此段文字虽短,但内容明确,记述了东汉时期修建石门的历史事件。其中“汉永平三年”为公元60年,说明此工程始于东汉初年。“王遵”为中郎将,“张升”为太守,两人共同主持修建石门。工程包括“凿山为道,穿石为门”,表明施工难度较大,最终成功修建了一条通往秦川的大道。
二、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石门铭 |
| 朝代 | 北魏(或东汉) |
| 作者 | 不详(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工匠所刻) |
| 文体 | 隶书碑文 |
| 内容主题 | 记录修建石门的工程过程 |
| 时间 | 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 |
| 工程负责人 | 中郎将王遵、太守张升 |
| 工程内容 | 凿山为道,穿石为门 |
| 工程成果 | 建成通往秦川的大道 |
| 历史意义 | 反映古代交通建设的艰难与成就 |
| 艺术价值 | 字体古朴,笔力遒劲,具书法价值 |
三、结语
《石门铭》作为古代碑刻文献之一,不仅记录了东汉时期的一项重要工程,也展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其内容虽简短,却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交通、政治及书法的重要资料。通过释文与总结,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历史文物的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