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赖】“老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但很多人对其真正含义并不清楚。实际上,“老赖”并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民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它指的是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却故意逃避执行的人。
这类人通常会通过转移财产、隐瞒收入、恶意规避法律等方式,拒不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司法权威。
一、什么是老赖?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老赖”是民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指有偿还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义务的人。 |
| 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可将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 行为表现 | 转移财产、隐瞒收入、恶意逃避债务、拒不申报财产等。 |
| 影响 | 损害债权人权益,破坏社会诚信,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
| 后果 | 可能面临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纳入征信系统等惩戒措施。 |
二、如何识别“老赖”?
1. 查看法院公告:法院会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 查询征信报告:银行或第三方征信机构会记录相关失信信息。
3. 关注司法公开平台: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等。
4. 向律师或法院咨询:了解具体案件是否涉及“老赖”行为。
三、面对“老赖”怎么办?
1. 保留证据:包括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
2. 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执行程序追讨欠款。
3. 申请列入失信名单:如果对方确实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可以申请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4. 寻求法律援助:必要时可联系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
四、结语
“老赖”现象虽然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老赖”被依法惩处。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理性维权,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