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圮于河的于是什么意思】一、
在古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或句子结构让人感到困惑。例如,“山门圮于河”的“于是”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需要从古汉语语法和语境中进行分析。
“山门圮于河”出自《河中石兽》一文,是清代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个故事。文中提到:“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这里的“于是”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或“于是”,而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结构,表示“在……的地方”。
“于是”在古文中常用于引出地点或事件发生的位置,相当于“在此处”或“在这个地方”。因此,在“山门圮于河”的语境中,“于是”并非独立的连词,而是与“于”结合使用,构成“于河”的状语,说明山门倒塌的地点是在河中。
二、表格解析
|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在文中的作用 | 现代汉语对应 |
| 山门 | 寺庙的大门 | 主语 | 寺庙大门 |
| 圮 | 倒塌 | 谓语 | 倒塌 |
| 于 | 在 | 表示地点 | 在 |
| 河 | 河流 | 表示地点 | 河流 |
| 于是 | 在……的地方(古文用法) | 引出地点或事件发生的环境 | 此处 / 在此 |
三、延伸理解
在古文中,“于是”有时也作“于是乎”,表示“在这时”或“在这种情况下”,但根据上下文来看,在“山门圮于河”这一句中,“于是”应理解为“在……的地方”,而非现代汉语中的“于是”。
此外,该句整体意思是:“沧州南边的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山门倒塌在河中,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水中。”
四、结语
“山门圮于河”的“于是”在古文中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而是表示“在……的地方”。这种语言现象体现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学习时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准确理解古文中的虚词和句式,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原意和作者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