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该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旨在通过系统治理、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健康。
一、行动计划主要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治理,以及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等关键领域,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其核心内容包括:
1. 强化源头管控: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水行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 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对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实施综合治理。
3.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
4. 发展农村环保事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 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监管。
6.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7. 鼓励公众参与:增强社会监督意识,推动全民共治共享。
二、主要目标与任务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目标 |
工业污染治理 |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 | 到2020年,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30%以上 |
城市污水处理 |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率 | 到202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
农村面源污染 | 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态农业 | 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
饮用水安全保障 | 强化水源地保护,建立水质监测网络 | 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超过95% |
水体生态修复 | 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 | 到2020年,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法规制度建设 | 完善水环境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 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
三、实施成效与展望
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重点流域水质逐步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水污染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成本高、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