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自责什么意思】“引咎自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失败时,主动承担责任、反省自身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自我反思和责任感,而不是推卸责任。
一、
“引咎自责”出自《左传》,意思是“主动承担过失并自我责备”。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犯错后不推卸责任,而是勇于承认错误,并进行自我批评。这种行为体现了个人的诚信与担当精神,在职场、家庭乃至社会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表达一种谦逊、诚实的态度。虽然“引咎自责”强调的是自我反省,但有时也可能被误解为过度自责,因此需要适度使用。
二、表格形式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引咎自责 |
拼音 | yǐn jiù zì zé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子虽不敏,敢不引咎?” |
含义 | 主动承担过失并自我责备,表示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悔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错误的责任感 |
近义词 | 自责、内疚、悔过、反省 |
反义词 | 推诿、逃避、推卸、辩解 |
使用场景 | 职场、领导层、道德教育、文学作品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自责,保持理性反思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在工作中,如果项目失败,负责人主动说:“这次失误是我考虑不周,我愿意引咎自责。”
- 在家庭中,父母因疏忽导致孩子受伤,会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引咎自责。”
四、结语
“引咎自责”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品质,它展现了一个人的担当与诚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避免陷入无谓的自责,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错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