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海清河晏的典故

2025-10-07 18:41:52

问题描述:

海清河晏的典故,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18:41:52

海清河晏的典故】“海清河晏”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和政治寓意。

一、成语释义

- 海清:比喻海水清澈无污染,象征国家治理得当,社会风气良好。

- 河晏:指河水平静无波,象征社会稳定、民生安宁。

合起来,“海清河晏”意指国家太平、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足,是一种理想化的盛世景象。

二、出处与演变

时期 文献名称 内容节选 说明
汉代 《后汉书》 “海清河晏,天下大安。” 最早出现“海清河晏”的记载,用于描述盛世局面。
唐代 《资治通鉴》 “海清河晏,四夷宾服。” 强调国家强盛、四方归附,社会安定。
宋代 《宋史》 “海清河晏,民不聊生。” 此处用法略有变化,强调在安定中仍需关注民生问题。
明代 《明实录》 “海清河晏,国泰民安。” 逐渐演变为“国泰民安”的同义表达。

三、使用场景与意义

“海清河晏”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用来描绘理想的国家状态。它不仅是对现实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常被用于:

- 政治演讲中强调国家稳定与发展;

- 文学创作中描写盛世图景;

- 历史研究中分析社会变迁。

四、总结

“海清河晏”源自古代文献,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追求。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同于古代,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海清河晏
含义 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用法 多用于文学、历史、政治场合
现代意义 表达对和平、稳定、繁荣的向往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可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