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意思】“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对书籍爱不释手,即使在闲暇时间也不断阅读。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感人的学习故事。
成语出处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是:“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赞美那些勤奋读书、孜孜不倦的人。
成语含义
“手不释卷”的字面意思是“手中的书本从不放下”,引申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坚持。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或生活中依然不忘学习,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成语故事简介
“手不释卷”最早与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刘秀有关。刘秀虽然是一个军事将领,但他非常重视学习。无论是在行军打仗时,还是在休息间隙,他都坚持读书,从不放下手中的书卷。他的这种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此外,在《三国志》中也提到,孙权曾劝吕蒙多读书,吕蒙后来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有才学的将军,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来源。
成语用法
| 用法 | 示例 |
| 作谓语 | 他从小手不释卷,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
| 作定语 | 这是一个手不释卷的学者,著作等身。 |
| 作状语 | 他在工作之余,仍手不释卷地学习新技能。 |
成语意义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被各种娱乐信息所吸引,而“手不释卷”则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持续的学习和积累。
总结
“手不释卷”源于古代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象征着一种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 成语 | 手不释卷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含义 | 手中的书本从不放下,比喻勤奋好学 |
| 故事背景 | 源于光武帝刘秀和吕蒙的故事 |
| 用法 | 谓语、定语、状语 |
| 现代意义 | 鼓励持续学习,追求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