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罪认定标准是什么】在司法实践中,贪污贿赂罪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案件。为了准确界定该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有必要对相关认定标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一、贪污罪认定标准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其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要件:行为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 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
3.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侵吞、窃取、骗取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4. 客体要件: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
二、贿赂罪认定标准
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其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要件:行为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2.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受贿的故意,即明知对方给予财物是为了换取职务上的便利。
3.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索贿或收受贿赂的行为,并与行贿人之间存在权钱交易关系。
4. 客体要件: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共权力的正常行使。
三、认定标准对比表
| 项目 | 贪污罪 | 贿赂罪 |
| 主体要件 | 国家工作人员 | 国家工作人员 |
| 主观要件 |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 | 收受财物并为他人谋利的故意 |
| 客观要件 | 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 | 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
| 客体要件 | 公共财产所有权及职务廉洁性 | 职务廉洁性及公共权力的正常行使 |
| 行为方式 | 直接侵吞、骗取等 | 索贿或收受贿赂 |
| 法律后果 | 可能构成贪污罪,视金额和情节定罪 | 可能构成受贿罪,视数额和情节定罪 |
四、注意事项
- 在具体案件中,还需结合证据材料、行为动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 对于“财物”范围,不仅包括金钱,也包括物品、房产、股权等。
- 若行为人虽未实际取得财物,但已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则可能构成受贿罪未遂。
综上所述,贪污贿赂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围绕主体、主观、客观和客体四个要件展开,司法实践中需严格把握法律条文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公正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