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苏轼的黠鼠赋的译文

2025-11-08 04:39:20

问题描述:

苏轼的黠鼠赋的译文,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8 04:39:20

苏轼的黠鼠赋的译文】《黠鼠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黠鼠”之口,表达对人生、命运与智慧的思考。文章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一只狡猾的老鼠在困境中机智应对,最终逃脱的故事,寓意深刻,语言生动。

一、

《黠鼠赋》通过一个老鼠在被抓住后,用巧妙的言语和行为成功逃脱的故事,展现了智慧与机变的重要性。文中不仅有对老鼠狡猾性格的刻画,也暗含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文章结构紧凑,语言诙谐,寓意深远,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讽刺风格与哲理思考。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苏轼在一个夜晚坐着,听到老鼠正在啃咬东西。
啮声,与人声相若。 鼠咬的声音,和人的声音差不多。
人曰:“此鼠之黠也。” 有人说道:“这是一只狡猾的老鼠。”
苏子笑曰:“鼠何能为?吾知其术耳。” 苏轼笑着说:“老鼠能做什么?我知道它的伎俩罢了。”
于是呼童子,持烛照之。 于是叫来童子,拿着蜡烛去照看。
见其形甚小,而声甚大。 看到它身形很小,但声音却很大。
曰:“嘻!鼠之黠,岂止于一?” 说:“啊!老鼠的狡猾,难道只是这一点吗?”
吾尝见鼠之避祸,未尝不巧; 我曾经见过老鼠躲避灾祸,从未不靠技巧;
今见其自取祸,亦可哀矣。 今天看到它自己招来祸端,也是令人悲哀的。
夫人之智,岂异于鼠乎? 人的智慧,难道和老鼠有什么不同吗?
能避祸者,未必能保其身; 能躲避灾祸的人,未必能保全自身;
能保其身者,未必能安其命。 能保全自身的人,未必能安定自己的命运。
悲夫! 可悲啊!

三、文章主旨

《黠鼠赋》表面上讲述的是老鼠的机智逃脱,实则借物喻人,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智慧的局限。苏轼借此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懂得审时度势,不可仅凭一时之巧,而忽视长远之虑。

四、写作特色

- 拟人化手法:将老鼠赋予人性,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 讽刺意味:通过老鼠的“狡猾”反衬人类的虚伪与短视。

-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简练,情节紧凑,富有画面感。

- 哲理深刻:寓言背后蕴含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五、结语

《黠鼠赋》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是苏轼寓言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读罢此文,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