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围岩】在地质学和工程地质领域中,“围岩”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尤其在矿山、隧道、地下工程等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围岩指的是围绕某一特定空间(如巷道、隧道、矿井等)的岩石或地层,它不仅影响工程的安全性,还对施工方法和支护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围岩的定义与作用
围岩是指在进行地下工程时,位于开挖空间周围的岩石体。这些岩石在受到开挖扰动后,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形、位移甚至破坏现象。因此,了解围岩的性质对于保障工程安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至关重要。
围岩的作用主要包括:
- 支撑作用:围岩能够承受来自上方或侧向的压力,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
- 稳定性评价:通过对围岩的分类和分析,可以判断其稳定性和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
- 支护设计依据:围岩的性质直接影响支护方式的选择,如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拱架等。
二、围岩的分类
根据围岩的稳定性、强度和地质条件,通常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分类 | 特征描述 | 稳定性 | 支护建议 |
| I类围岩 | 岩石坚硬、完整,无明显裂隙 | 非常稳定 | 不需支护或仅需简单处理 |
| II类围岩 | 岩石较坚硬,局部有裂隙 | 稳定性较好 | 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锚杆支护 |
| III类围岩 | 岩石较软,裂隙发育 | 稳定性一般 | 需加强支护,如使用钢拱架 |
| IV类围岩 | 岩石松散、破碎,稳定性差 | 不稳定 | 需全面支护,如注浆加固 |
| V类围岩 | 岩石极破碎,可能塌方 | 极不稳定 | 需采取严格支护措施,如管棚支护 |
三、围岩的评估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围岩的评估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地质勘探:通过钻孔、物探等方式获取围岩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2. 现场观察: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判断围岩的变形情况。
3.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法等软件进行围岩应力和变形分析。
4. 经验判断:基于以往工程经验,对围岩进行初步分类和判断。
四、围岩与工程安全的关系
围岩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围岩发生失稳,可能导致塌方、涌水、渗漏等事故,严重时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围岩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支护措施。
五、总结
“围岩”是地下工程中一个关键概念,它不仅是工程结构的一部分,更是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围岩的准确识别和科学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施工风险。
表:围岩分类及其支护建议一览表
| 围岩类别 | 岩石状态 | 稳定性 | 支护建议 |
| I类 | 坚硬完整 | 非常稳定 | 不需支护 |
| II类 | 较坚硬,局部裂隙 | 稳定性较好 | 喷射混凝土、锚杆 |
| III类 | 较软,裂隙发育 | 一般 | 钢拱架、锚索 |
| IV类 | 松散破碎 | 不稳定 | 注浆加固、管棚支护 |
| V类 | 极破碎,易塌方 | 极不稳定 | 严格支护、超前支护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围岩的理解和管理是地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充分认识并合理应对围岩问题,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与长期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