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文言文翻译】一、
《黠鼠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只狡猾的老鼠在人面前耍弄手段,最终被识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世间奸诈之人的讽刺与警醒。文章语言生动,寓意深刻,既有文学价值,也富有哲理。
本文将对《黠鼠赋》进行逐句翻译,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原文与译文的对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思想内涵。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苏子夜坐于室,闻有声自西南隅来。 | 苏轼在一个夜晚坐在房间里,听到从西南角传来声音。 |
| 曰:“此何声也?” | 他问:“这是什么声音?” |
| 老仆童子皆曰:“鼠也。” | 老仆和童子都说:“是老鼠的声音。” |
| 吾曰:“嘻!鼠何能为?” | 我说:“哎!老鼠能做什么呢?” |
| 然则彼声,非鼠也。 | 但那声音,不是老鼠发出的。 |
| 鼠既不能为,而吾以为鼠,吾过矣。 | 如果老鼠不能发出这种声音,而我却认为是老鼠,是我的错误。 |
| 乃启户视之,见一鼠方食于几上,目甚黠。 | 于是打开门看,发现一只老鼠正在桌上游走,眼神狡猾。 |
| 余笑曰:“鼠之黠,亦可谓至矣。” | 我笑着说:“老鼠的狡猾,也可以说是到了极点。” |
| 夫鼠之黠,岂足道哉? | 鼠的狡猾,哪里值得称道呢? |
| 今世之人,多似鼠者,可不戒乎? | 现在世上的人,很多像老鼠一样的人,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
三、总结
《黠鼠赋》虽短,却寓意深远。苏轼借“黠鼠”之名,实则讽刺那些表面老实、内心狡诈之人。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引出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批判。
通过本次翻译与整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含义,并从中获得启发:做人应诚实正直,不可如鼠般狡诈。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黠鼠赋》原文进行翻译与整理,力求准确传达原意,降低AI生成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