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遗利的意思】“地无遗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土地没有被浪费的资源”,引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浪费任何可用之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常用于形容在农业、经济或管理方面注重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地无遗利 |
拼音 | dì wú yí l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故曰:‘地无遗利,民无遗力’。” |
释义 | 指土地上的资源没有被浪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 |
引申义 | 强调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注重节约与高效。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农业发展 | 在农业生产中,提倡“地无遗利”,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经济政策 | 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时,常提出“地无遗利”的理念,鼓励资源循环利用。 |
环保理念 | 在环境保护中,“地无遗利”也常被用来倡导减少浪费、保护生态。 |
企业管理 | 企业在资源管理中,追求“地无遗利”,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地无遗利”的关系 |
节衣缩食 | 节省开支,生活简朴 | 与“地无遗利”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个人消费节俭 |
物尽其用 | 充分利用物品 | 与“地无遗利”意义相近,强调资源最大化利用 |
浪费资源 | 不合理使用资源 | 与“地无遗利”形成对比,强调资源浪费的负面影响 |
四、总结
“地无遗利”不仅是一个描述资源利用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倡导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政策、企业经营还是个人生活,都应秉持这一思想,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