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本意和比喻用意】“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足以阻止云彩的流动。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还在现代语境中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比喻意义。
一、
“响遏行云”原指声音大得可以阻挡云彩的流动,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中的故事,讲述的是古代音乐家韩娥在齐国的演唱,其歌声之高亢,令行云为之停驻。因此,“响遏行云”的本意是形容声音的高亢与震撼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的言辞或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甚至改变局势。它既可以形容音乐之美,也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或精神力量。
在现代使用中,“响遏行云”常被引申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如英雄事迹、感人演讲等都能达到“响遏行云”的效果。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响遏行云 |
| 出处 | 《列子·汤问》 |
| 本意 |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阻止云彩流动,比喻声音极具震撼力 |
| 比喻用意 | 1. 形容音乐或歌声动人; 2. 赞美语言或行为有巨大感染力; 3. 引申为精神或思想上的强烈冲击 |
| 使用场景 | 音乐评论、文学描写、演讲评价、历史人物赞颂等 |
| 现代引申义 | 表达对某人言论或行为的高度认可,认为其具有深远影响 |
| 相关成语 | 声振屋瓦、余音绕梁、字字珠玑 |
三、结语
“响遏行云”从最初的描述声音之大,发展到如今广泛用于形容语言、行为或精神上的震撼力,体现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表达,也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表达敬佩与赞叹的重要词汇。了解其本意与比喻用意,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