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庄月明楼的故事】庄月明楼是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HKU)校园内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不仅承载着学术与文化的传承,也见证了香港大学的发展历程。庄月明楼的名字来源于已故的庄月明女士,她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也是香港大学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庄月明楼最初建于1960年代,原名为“中文学院大楼”,主要用于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课程。随着香港大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扩展,该建筑在1990年代被重新命名,并成为香港大学文学院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
庄月明楼不仅是教学场所,也常用于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及学生交流项目。其建筑设计融合了中西风格,既体现了传统书院的氛围,又具备现代教学设施的功能。此外,楼内还设有图书馆、研究室及会议厅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香港大学庄月明楼概况表
| 项目 | 内容 |
| 建筑名称 | 庄月明楼(Chong Yuet Ming Building) |
| 所属大学 |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
| 建造年份 | 1960年代 |
| 原名 | 中文学院大楼(Chinese Department Building) |
| 更名时间 | 1990年代 |
| 命名来源 | 庄月明女士(Chong Yuet Ming)——香港知名企业家、慈善家 |
| 主要功能 | 教学、研究、学术活动、文化展示 |
| 建筑风格 | 中西结合,兼具传统书院特色与现代教学设施 |
| 地理位置 | 香港大学本部校园内,位于薄扶林道附近 |
| 现状 | 仍为文学院重要教学与研究基地 |
庄月明楼不仅是香港大学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梦想,也承载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探索。如今,这座建筑仍在继续发挥其教育与文化功能,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